1999年之际,美国视南联盟为欧洲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最后遗迹。以此为契机,打着解救科索沃“人道困境”的旗号,美国对南联盟实施了猛烈的空袭。面对强大的压力,南联盟最终选择妥协,其末代领导人米洛舍维奇被押送至海牙接受司法审判。2006年,米洛舍维奇在狱中离世。
美国面临的对手逐一淡出历史舞台,这让其长期以来的对手朝鲜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从朝鲜战争起,朝鲜与美国之间的较量已绵延数十载。观察到美国敢于介入南斯拉夫联盟、伊拉克及利比亚的局势,人们不禁好奇,为何朝鲜却能避开美国的直接干预?
【一、朝鲜相比于萨达姆、卡扎菲,有着极高的合法性】
相较于萨达姆和卡扎菲时期的统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政权合法性是明确且不容置疑的。
萨达姆与卡扎菲,都是通过军事夺权而跃居领导地位,轻易取得了国家大权。在他们发动政变之前,既无军事功勋的积累,也缺乏显著的行政成就,其权力基础相对薄弱。他们主要依靠的是家族成员和地方势力的支持,由此构建的统治核心相当脆弱。这两位领导者的权力架构,缺乏深厚的根基。他们未能通过广泛的功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是过多地依赖亲属和地域性的支持网络。这样的权力基础,无疑限制了他们统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相较于那些通过长期努力和深厚政绩赢得民心的领导者,萨达姆和卡扎菲的崛起之路显得较为仓促和不稳固。他们的统治集团相对狭小,缺乏多元性和广泛的代表性,这无疑为日后的政治动荡埋下了伏笔。总的来说,尽管萨达姆和卡扎菲一度掌控了国家大权,但他们的统治基础并不牢固。这提醒我们,权力的稳固不仅依赖于军事手段,更需要通过实际的政绩和广泛的民众支持来巩固。
政变发生后,萨达姆与卡扎菲两位领导人皆展现出极度追求荣耀与军事扩张的倾向。萨达姆掌权期间,先后挑起了与伊朗的长期冲突以及针对科威特的海湾战争,但遗憾的是,这两场战争最终都未能如愿以偿,以他的挫败告终。同样,卡扎菲在统治时期,不仅卷入了中东地区的复杂争斗,还试图干预黑非洲一些国家的内部事务,企图扩大影响力,然而,这些行动同样未能逃脱失败的命运,以惨痛的教训收尾。
相较而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基础要比萨达姆、卡扎菲乃至米洛舍维奇等人所领导的国家更为坚实。这个国家的根基,源自抗日英雄金日成及其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与奋斗。
在抗日战争时期,金日成领导他的游击队伍在中国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之间灵活机动,与抗日联军并肩作战。部分队员历经艰辛,最终抵达延安,加入了英勇的八路军行列。随后,面对日军的不断追击与围剿,金日成与抗日联军被迫撤退至苏联境内,他们融入了苏联军队的第88旅,继续为抗击外敌贡献力量。
1945年8月,苏联军队大规模向南推进,金日成随同苏军深入东北地区,成功解放了朝鲜北部。随着解放战争的号角吹响,众多朝鲜族干部和民众积极投身于东北野战军,迅速集结起至少三个师的强大力量。在这期间,诸如方虎山等英勇善战的朝鲜籍将领崭露头角。这些朝鲜战士自东北的崇山峻岭间出发,一路南征北战,直至遥远的海南岛。后来,应金日成的请求,这三支朝鲜师被调遣回国,成为了朝鲜人民军的中流砥柱。他们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坚韧与勇气,为朝鲜的独立和自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朝鲜战争爆发之初,朝鲜人民军展现出了强大的攻势,迅速攻克了汉城。转战大田战场,他们给予美军第24师重创,成功俘虏了该师指挥官威廉·迪克。随着战事的推进,朝鲜人民军势不可挡,解放了朝鲜国土的95%,把美韩联军逼退至釜山的一小块区域。
美军在仁川实施登陆行动后,朝鲜战争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朝鲜人民军的主力部队近乎瓦解。为了力挽狂澜,中国人民志愿军大规模进入朝鲜,逐步主导了战场形势,朝鲜人民军则转而成为志愿军的重要支援力量。尽管遭受重创,朝鲜人民军在后续的战役中仍展现出不凡的战斗力。特别是在血染岭与伤心岭等激烈战斗中,他们英勇抗击,成功歼灭了数千名美军士兵。对于一个国力有限的小国而言,朝鲜人民军的战斗意志与实力不容小觑。
相较于萨达姆和卡扎菲,金日成及其同伴不仅是各自国家的解放先驱,更是坚定的社会主义革命推动者。在冷战时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迅速推进了工业化进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朝鲜人民的生活水平都高于其南边的邻国韩国,这一优势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韩国所超越。
凭借卓越的军功与战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根基异常坚实,赢得了朝鲜民众的广泛认可。相比之下,萨达姆与卡扎菲的统治,始终局限于少数人的小圈子内。
相较于韩国,朝鲜的正当性是不容质疑的。在韩国政府初创之际,亲日派人士泛滥成灾,其中高层领导如朴正熙、白善烨,他们都曾是关东军中的韩国籍军官。相反,那些积极抗日的人士却饱受折磨,甚至遭遇暗杀。正因如此,在韩国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亲日者一世富贵,抗日者三代贫寒。”
拥有坚实的合法性基础,朝鲜相较于伊拉克与利比亚,其稳定程度更为显著。即便美国施加各种渗透与破坏手段,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仍旧稳固如初,屹立不摇。民众广泛的拥护,成为了抵御外部颠覆势力的最强盾牌。这份来自人民的力量,是维护国家稳定不可或缺的关键。
【二、朝鲜人民军的军事力量不容小觑】
之前已经提及,朝鲜人民军曾给予韩军与美军深刻的教训。时至今日,尽管韩军的装备水平有所提升,但他们面对朝鲜人民军时,仍然心存畏惧,不敢轻举妄动。朝鲜人民军的实力让韩军记忆深刻,即便在装备升级之后,韩军对他们的警惕与忌惮仍未减退。在当前的局势下,朝鲜人民军依然是韩军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韩军深知,与朝鲜人民军的对抗绝非易事,因此他们保持高度警觉,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这种对朝鲜人民军的敬畏之情,并非空穴来风。历史经验告诉韩军,朝鲜人民军拥有不可小觑的战斗力,任何轻敌行为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韩军在提升装备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的训练与备战,以确保在面对朝鲜人民军时能够保持足够的应对能力。
1968年,一个由31名朝鲜特种部队成员组成的队伍突袭了青瓦台,目标是暗杀朴正熙。在众目睽睽之下,面对数万韩国军队的围堵,这31名特种兵灵活穿梭,勇猛冲锋,一度接近至韩国总统府百米之内,朴正熙的生命安全岌岌可危,几乎命丧乱枪之下。尽管暗杀行动未能如愿以偿,但在这场激烈交锋中,韩军与美军所付出的伤亡代价,却远超过朝鲜特种部队。
1999年6月15日及2002年6月29日,朝鲜半岛的南北两侧海域上演了两场海上交锋。从军事装备的角度考量,韩国海军的舰艇无疑远超朝鲜。但朝鲜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创意,他们巧妙地将T34坦克的炮塔装配到了巡逻艇之上,这一举措瞬间扭转了火力对比,赋予了朝鲜舰艇显著优势。在这场较量中,韩国的虎头海雕357号舰艇不幸被击中并沉没。
不仅如此,2010年11月23日,延坪岛上发生了朝韩两军的激烈炮战。尽管韩军配备了先进的K9火炮,但在对抗中,他们却意外地被朝鲜的老式火炮所压制,不得不步步后退。在这场冲突中,韩军方面共有15人伤亡,并丢失了一门珍贵的K9火炮。相反,朝鲜方面则声称自己在这场战斗中未受任何损失。
故而,韩国军队的常规装备相较于朝鲜显得更为现代,然而,掌握这些装备的核心在于人员素质。韩军源于非正规武装,相比之下,以革命精神为支柱的朝鲜人民军,在本质上更为坚韧。因此,韩军在实战中未必能占据上风,面对朝鲜人民军时,其优势恐怕难以充分发挥。
韩军对朝鲜军心存畏惧,而站在韩军背后的美军,同样对朝鲜军的顽强斗志感到敬畏。1969年春季的一个4月,朝鲜方面派遣两架“米格—21”战机,精准发射空对空导弹,成功将一架美国的“EC—121”侦察机击落。这场空中较量导致32名美军士兵不幸丧生。
1968年,朝鲜方面捕获了一艘涉嫌从事间谍活动的美国船只,并在船上发现了大批重要文件。自那时起,这些文件一直留在朝鲜,而该美国船只也未曾被归还给美方。
1981年,一架隶属于美国的侦察机,在执行对朝鲜海域的侦察任务时,意外遭遇了朝鲜导弹的袭击,最终坠毁。面对朝鲜军队的强硬态势,美军并未能占到上风。
朝鲜因美韩关系的紧张态势,将大量资源倾注于国防建设。该国实施的是“军事优先战略”,其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攀升至40%的高位。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朝鲜致力于提升军事实力。国防预算的大幅增长,不仅反映了朝鲜对外部安全环境的深刻认知,也彰显了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的决心。尽管这一比例较高,但朝鲜认为,这是确保国家稳定与安全的必要投入。通过持续加强军事建设,朝鲜力求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自身的战略威慑力和防御能力。这一做法,无疑是在当前地缘政治格局下,朝鲜所做出的战略选择。
现今,朝鲜人民军的总兵力已达到约135万,考虑到朝鲜全国总人口仅2500万左右,这一数字显得尤为显著。若战争爆发,朝鲜还有能力动员约800万民众拿起枪杆,加入战斗行列。
谈及朝鲜人民军的装备配置,不难发现其武器系统已略显陈旧。在海军领域,他们拥有超过660艘舰艇,但这些船只多为国产,普遍特点是吨位较轻、火力配置不够强大,与韩国海军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转向空军方面,主力战机包括米格-21、歼-7、米格-23以及米格-29等型号,总数约900架。然而,这些战机的作战性能平平,且飞行员的训练水平也有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掌握了独特的战略武器与非对称作战手段。其陆军力量尤为突出,配备有超过六千辆的主力坦克,步兵战车与装甲输送车数量逼近八千,自行火炮则多达四千余门。此外,朝鲜还拥有两千五百多辆多管火箭发射系统,牵引火炮达到三千五百门之众,而各类迫击炮的总数更是超过一万门。
朝鲜与首尔之间,仅隔着一条38线,而这条线的距离不过40公里之遥。这意味着,朝鲜的远程火炮完全具备覆盖首尔郊区的能力。若采用增程炮弹,首尔市中心也将面临直接威胁。说朝鲜有能力“将首尔置于火海之中”,这绝非夸大其词。确实,从地理位置上看,朝鲜拥有对首尔实施重大打击的潜力。这样的现实情况,无疑给首尔的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不禁担忧,一旦局势紧张升级,首尔或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然而,和平与稳定始终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面对这样的地缘政治格局,各方应保持冷静克制,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分歧和争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避免悲剧的发生。朝鲜与韩国作为近邻,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半岛的和平进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半岛人民真正享受到和平带来的福祉,让地区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此外,朝鲜掌握了先进导弹技术,并拥有广泛的远、中、近程战略导弹库存,总数超过千枚。特别是其“火星-16”洲际弹道导弹,最大射程惊人地达到了15000公里,这意味着地球上任何角落都在其打击范围之内。
让美日韩三国深感忧虑的是,朝鲜已拥有核武器的事实。一旦朝鲜的导弹装备上核战斗部,足以给美国、日本及韩国带来重创。日本与韩国,作为美国霸权战略下的关键支柱与典范,同时也是其贸易网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国显然不愿见到这两个盟友因战争而遭受毁灭性打击。
朝鲜视核武器为其战略底蕴的核心,相比之下,昔日的伊拉克与利比亚在经济上远胜一筹,却未能成功研发核武器。伊拉克曾有过发展核武器的企图,却遭到以色列的远程打击,计划彻底落空。这一教训让美国有了底气,毫无顾忌地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巧合的是,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也曾策划过核武器项目。然而,目睹伊拉克遭遇美国的军事打击后,卡扎菲心生畏惧,迅速采取行动,毅然决然地拆除了国内所有的核设施。但结果?这一举动并未能挽救他的命运,卡扎菲最终依旧遭遇了身败名裂、国家覆灭的下场。
【三、朝鲜的地缘格局保证其安全】
朝鲜地理位置独特,三面被海洋拥抱,东临日本海,南接黄海,其海域延伸还与东海相连。它与日本隔海对峙,同时与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隔海相邻,成为中俄韩日这一重要区域的关键节点。朝鲜国内,山峦连绵起伏,广袤的土地下,朝鲜精心构建的地下防御体系密布,宛如隐匿山林中的勇猛高丽虎,蓄势待发。
中国与俄罗斯,因各自独特的地理位置,均将朝鲜视作维护自身安全的关键所在。两国均认识到,朝鲜的稳定与发展,对于保障各自的国家安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方面,视朝鲜为东北亚地区稳定的重要一环,其地理位置紧邻中国边境,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样,俄罗斯也将朝鲜视为其在远东地区的重要盟友,朝鲜的稳定直接关系到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利益布局。因此,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都高度重视与朝鲜的关系,致力于通过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种共识不仅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更源于对地区安全形势的深刻洞察。
朝鲜自古以来在中国的战略版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明朝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曾深刻指出,天下存在着四大关键区域,一旦失去其中任何一个,都将使中国面临巨大的风险。在这四大关键之中,朝鲜赫然在列。
朝鲜毗邻中国的东北地区,那里是中国的粮食重地与工业支柱。跨越鸭绿江,眼前便是辽阔无垠的东北大平原。若朝鲜安全不保,东北地区将难以享有长久的和平。此外,朝鲜与中国的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遥相呼应,中间隔着浩瀚的大海。假使朝鲜落入敌手,敌方海军力量便能对渤海海峡构成严重威胁,进而直接冲击京津地区。
故而,每当朝鲜面临困境,中国历朝政府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数百年来,无论是明朝、清朝还是新中国,都曾对朝鲜施以援救。这其中,明朝与新中国两次出手相助,均为抗击外来侵略——一次是对抗日本的侵略,一次则是抗美援朝。在这三次救援行动中,唯有清朝未能成功,导致朝鲜最终被日本吞并,这一失败带来了深远的恶果。日本借此机会,将朝鲜作为入侵的跳板,随后将魔爪伸向了中国东北,进而一路南下,直逼平津。结果,华北地区在短时间内便完全落入了日本之手。
显然,朝鲜的局势对中国至关重要。正因如此,毛泽东主席坚决支持北朝鲜,哪怕面临孤立无援的境地,国内也亟待重建,他依然决定伸出援手。
俄罗斯视朝鲜为其重要伙伴。一旦朝鲜半岛局势失控,俄罗斯的远东区域或将直接面临来自美国、日本及韩国的潜在威胁。抗美援朝之战的凯旋,为双方带来了长达七十年的安宁岁月。
故而,现今朝鲜若遇挑战,中国自会介入,俄罗斯亦不例外。针对朝鲜局势,中俄两国军队已蓄势待发,备有雄厚兵力。谈及地面部队,我国北方战区肩负起了朝鲜半岛方向的防御重任,部署了包括第78、79、80集团军在内的精锐力量,同时,火箭军第51基地亦携三个导弹旅严阵以待。
当前,中俄两国关系正处于高度友好状态,这使得三支集团军能够合力应对朝鲜半岛可能出现的军事冲突。值得一提的是,这三支集团军均源自我军历史上的精锐部队。具体来说,第78集团军的前身是第16军,素有“长白雄师”之美誉;第79集团军则继承了第39军与第40军的血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这两支部队歼灭了大量美军,战绩斐然;至于第80集团军,它的骨干力量源自华东野战军第26军。这三支集团军的存在,对维护朝鲜的国防安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俄两国除了强大的陆军外,其海军力量同样值得重视。中国的北海舰队与东海舰队,携手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如同双刃剑般,自东西两侧紧密环绕朝鲜半岛,构建起稳固的战略夹角。在潜在的冲突情境下,这样的布局使得双方能够迅速行动,既可积极争夺朝鲜半岛乃至日本海的海域控制权,又能有效阻止美军可能的登陆行动,确保战略上的进退自如。
若战争一旦发生,中国凭借其雄厚的工业基础,能迅速为朝鲜人民军提供装备支持,从而彻底转变其当前的装备水平。届时,朝鲜那支庞大的军队,其战斗力与面貌将焕然一新,远非今日可比。
从地理位置分析,朝鲜处于中俄两大国的坚实后盾之中,加之其地势险要,群山环抱,大海屏障,构成了天然的防御优势,使其成为一个难以攻陷的要塞。即便是强大的美国,在面对中俄两大力量时,也需慎重考虑,不敢轻易同时挑战这两个大国。若想要对朝鲜采取军事行动,就不得不先面对中俄这一难以逾越的关卡。
概括而言,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是多层面综合保障的结果,既需要坚固的边界防线,也依赖自然地理的险峻,更离不开先进的武器装备。以此视角审视,朝鲜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足以确保其自身安全。然而,朝鲜国防安全的稳固同样根植于“民心所向”,民众的坚定支持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配资网之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